黄洋界位于井冈山茨坪的西北面,海拔1343米,因为这里经常浓雾弥漫,好似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故又名汪洋界。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扼守从湖南酃县、江西宁冈方向来犯之敌。1928年夏,红军在这里修筑了三个工事和一个瞭望哨。右边的两个工事用以阻击江西宁冈方向来的敌人;左边的一个工事用以阻击湖南方向来的敌人;山顶上的瞭望哨便于监视敌人。还在原来一家客栈的遗址上建造了一栋红军营房,布兵驻守。
1928年的七八月间,湘赣两省敌军调集重兵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第二次“会剿”。反“会剿”之初,因湖南省委的错误指示,红军主力盲目出兵湘南,造成根据地内部兵力空虚。8月30日,敌军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井冈山,守山军民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营长陈毅安的指挥下,凭险抵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率领主力红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的毛泽东在途中听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词。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因敌众我寡,哨口失守,红四军哨口营房和黄洋界哨口工事被毁。后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复。1965年,修造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1977年增建一横碑,上面刻着毛泽东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全文。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市西北面,海拔1343米,是当年井冈山通往宁冈、湖南的要隘,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修建的五大哨口之一;汽车沿环山公路盘旋而上,公路四周重峦叠幛,绿树成阴,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在绿岭青翠之中泛着闪闪红光……
在黄洋界上屹立着一前一后、一横—竖两块纪念碑。横碑一面镌刻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另一面镌刻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竖碑一面镌刻毛泽东题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另一面镌刻朱德题词“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环绕这两块纪念碑的是船形四围栏杆,远望之,黄洋界纪念碑如一艘航船正航行在万顷绿涛的林海之上。它承载着往昔峥嵘岁月的沧桑,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革命故事。
纪念碑下是一栋黄泥筑墙杉皮作顶的一厅九间旧民居,原是古商道上的一家客栈,井冈山斗争时则成为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哨口的营房,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震天的呐喊声,但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77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四个团的历史佳话。不远处,那棵毛泽东、朱德挑粮上山时曾歇息过的槲树,如今枝繁叶茂,仿佛能依稀听见毛泽东那浓浓的湖南乡音,能看见朱德那根有名的青竹扁担。
黄洋界地势雄伟险峻,山势嵯峨,峰峦峻拔,难怪毛主席曾经诗兴如潮,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站在黄洋界上举目远眺,只见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白茫茫的云海淹没了一片山峦,只留下最高的峰尖,像大海中点点岛屿,时隐时现,因此人们也把它叫做“汪洋界”、“望洋界”。那飘动的云海,如惊涛掠岸,又如素绢成堆、烟波缥缈……此刻,用“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纱、白如棉”去形容才能觉得恰如其分。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